明确脑梗死的发病机制

2017-05-29 01:17:57 来源:
分享:

脑梗死的病发机制相信这个问题还是很多人不清楚,虽然说现在的生活中脑梗死出现的概率越来越大,也有人死于脑梗死的,希望我所说的这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,更希望大家在平常生活中多多注意这些,对自己的身体负责,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。

1.血液成分的改变血液有构成分中,明确脑梗死的发病机制,特别血小板极易黏附在病变血管内膜处,黏附聚集的血小板,能释放出多种生物活性物资,加速血小板的再聚集,极易构成动脉附壁血栓。血液成份中脂蛋白、胆固醇、纤维蛋白等含量的增加,可以使血液黏度增高和红细胞表面负电荷下落,致使血流速度减慢,和血液病如红细胞增多症、血小板增多症、白血病、严重贫血等,均易促使血栓构成。

血液流变学改变是急性脑梗死病发的1个重要因素,动物实验模型发现红细胞比容增高可下降脑血流量,如果同时下落动脉压则容易产生脑梗死。也有人认为低切黏度升高对脑血栓构成影响较大,且多产生在熟睡与刚醒时,这与脑梗死产生时间相吻合。

2.血活动力学异常血压的改变是影响脑血流量的重要因素之1,血压太高或太低都可影响脑组织的血液供应。当平均动脉压低于9.33kPa(70mmHg)和高于24kPa(180mmHg)时,或心动过速、心功能不全时可引发脑灌注压降落,随灌注压降落,脑小动脉扩大,血流速度更缓慢。若同时伴随动脉粥样硬化,更容易致使血栓构成。

高血压是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。高血压时血活动力学的改变比较复杂,不但决定于高血压的产生缘由和机制,还决定于高血压的发展速度、程度和发展阶段。

3.栓塞性脑梗死是人体血液循环中某些异常的固体、液体或气体等栓子物质随血流进入脑动脉或供应脑的颈部动脉,这些栓子随血流活动梗塞脑血管。引发局部脑血流中断,造成局部脑组织缺血、缺氧乃至软化、坏死,而出现急性脑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。脑栓塞常产生于颈内动脉系统,椎-基底动脉系统相对少见。

看了脑梗死的病发机制,相信大家对这个病症有了进1步的了解,明确脑梗死的发病机制,1定要重视起来这个病症,否则后果会很危险的,相信我说的这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,相信谁也不愿意让自己的身体承受没必要要的折磨,如果感觉身体不舒服1定要及时的去检查,并且捉住医治的比较好时机。

分享: